人的一双眼睛,一边一只,用一种形象的比较,就像是一对孪生小兄弟,无论是看左,还是看右,都需要兄弟俩齐心协力,配合默契。
如果这对小兄弟之前出现以下几种情况:
一个专心盯着看,另一个呢?早溜达到一边去了。
开小差这位,如果往鼻子那边溜达,叫“内斜视”,如果是往耳朵那边溜达呢,叫“外斜视”。
而这一对呢,该看五楼的时候,有一位却看二楼,或者看八楼,反正总有一个不配合,不是看高,就是看低。这叫做“垂直斜视”。
还有的关系不稳定,有时配合挺好,有时就各自为政,它们就是“间歇性斜视”。有时这间歇还挺有规律,这就成了“周期性斜视”。不过,这关系时好时坏的情况如果延续下去,就可能变成恒定性斜视了。
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?
原来,每一只眼睛的外面都有6条小肌肉,这些小肌肉能牵扯着眼睛上、下、左、右转动或者旋转。而这6条小肌肉呢,又受神经的指挥。
眼睛出现斜视,情况有很多种,比如,肌肉本身可能没问题,可是指挥肌肉的神经有问题,会影响两只眼睛的协调一致。
有时是跟眼睛自身的问题有关。这就要讲到两只眼睛的“联合行动模式”。
看近处的东西时,两只眼睛都要做3种动作:转向鼻子这一侧(这叫“集合”);晶状体鼓起(这叫“调节”);瞳孔缩小。看远处的时候,两只眼睛要做的动作正好相反:向耳朵这一侧转,晶状体拉平,瞳孔扩大。
这本来挺好的,但是有时候,这种“联合行动”却会出问题。
比如:如果两只眼睛都远视,不管看近处还是看远处,晶状体都需要大力调节,晶状体的大力调节,会连带着大力的集合。这样一来,两只眼睛就可能因为长期大力集合,一个注视目标的时候,另一个往鼻子这边转得太过了,形成内斜视。
再比如:如果出现眼睛弱视、白内障等毛病,或者其中一个的问题比另一个更大一些。那个不好的眼睛可能会因为经常被“废弃不用”而溜达开去、无法集合,从而形成外斜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