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周岁是儿童出现口吃的危险年龄。因为3周岁正是孩子学习口语的关键时期,这时,他已掌握了相当数量的词汇和最基本的语法规则,能说复杂一些的句子。但是,有一个“3周岁语言现象”容易被父母所忽视,而它却正是孩子出现口吃或口吃现象的真正原因。
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后,他们学习语言的环境完全改变了。在幼儿园,孩子一下子接触到了那么多小伙伴,眼界大开,思维快速发展,有表达的强烈愿望,另外,还有的孩子比较好胜,常常急着抢着说话。这时问题出现了,如果孩子掌握的词汇、语法跟不上,就会出现口吃现象。此外,如果幼儿园里有口吃的小朋友,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孩子还会进行模仿,于是患上口吃的机率就数倍、数十倍地增加了。
口吃与口吃现象的区别
如何判断3岁宝宝的“结结巴巴”是口吃现象还是真正的口吃呢?两者的区别在于有没有口吃的“心理预期”,也就是那种害怕自己会口吃的恐惧心理。这种心理预期,是“真正口吃”的标志。
简单、直观的鉴别方法
研究发现,正常人说话时,每几分钟就会结巴一下,但正常人对此并不在意,会继续平静地表达。而口吃患者就不同了,他在说话前就知道自己要口吃,而且非常害怕;在口吃现象发生时,他们会格外“吃力”,表现为:
1、说出一个字都很困难,拖音长得没有必要;
2、更严重的有挤眼、甩胳膊、歪头、歪嘴、拍大腿等多余动作伴随;
3、说话时,会表现出明显的心理波动,较严重的口吃患儿会出现尴尬的表情,甚至沮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