妈妈正在厨房做饭,但宝宝却在这个节骨眼上花样百出:“妈妈,我要看电视,现在就看!”“妈妈,我们去超市买巧克力,现在就去!”“妈妈,嘟嘟在楼下玩电动车,我也要玩,现在就玩!”宝贝,等一等!不!我现在就要!
宝宝还真是急性子,没有丝毫的忍耐,即时满足在他们眼里是“天经地义”的。但很多时候,真的需要宝贝们“等一等”。
似乎所有两三岁的孩子都认为,只要自己提出要求了就应该即刻得到满足,为什么要等一等,这无法理解。他们无法像成人那样客观地分析现状:妈妈油锅里正在烧菜,不等一下,菜会焦掉;爸爸晚上要加班,需要提早开饭时间,买巧克力得缓一下……在孩子们的世界中,自我满足才是首要的。那么这些“小急性子”都是谁造成的呢?除了孩子成长的心理特征外,父母往往在潜移默化间也助长了孩子们“即时满足”的心理需求。
“有求必应”的教养模式
父母不妨回忆一下生活中自己的言行,你们的行为举止正在告诉宝贝们:要求是可以马上得到满足的——
1、豆豆要吃冰淇凌,妈妈听到宝贝儿子要吃东西,立马顶着午后的大太阳给宝贝去买;
2、姗姗羡慕表姐有一个新的芭比娃娃,哭闹着也想要一个,心疼女儿的爸爸也不管家里的类似的玩具已经很多了,赶紧去超市买了一个新的娃娃送给姗姗;
3、几个小伙伴在一起玩,说好了一人玩一会铁甲小超人,但是皮皮就是不愿与其他的小朋友分享,他总嫌人家动作好慢,怎么还没轮到他。妈妈觉得一个玩具要那么多小朋友一起玩,等到到什么时候,得,干脆又跟老师单独要了一个玩具给宝宝玩。
瞧,正是为人父母的及时行动使得宝贝们“即时满足”得那么“心安理得”。当所有的要求,所有的东西都那么轻而易举地得到,宝宝无法体会得之不易的过程,因而也不会去珍惜,反而觉得这都是理所当然的。而试想,当一件事情需要经过更过的时间或是挫折才能完成,宝宝也会觉得完成这件事有难度,从心里上也会更加重视这件事情或是这样物品。因此适时地引导孩子学习有效的等待和忍耐,对于他们日后的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