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,学习能力对于个体的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,由于各种原因被忽略的学习障碍LeamingDisabilities,以下简称LD)现象也越来越多地被发现。据统计,普通学校在校生LD的发生率大约是3%一6%。LD的存在,影响着个体受教育水平;不仅如此,学业上的失败还会给LD儿童造成自我概念较低、情绪困扰、社会交往退缩等多方面的问题,以至于影响他们的终身发展,不利于全民素质的提高。因此LD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,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。由于LD儿童的一个突出的特征是学业失败,以往的LD研究,主要聚集于学龄儿童,针对儿童的学业进行,但是其种种干预效果并不理想,LD儿童通过训练后某方面的能力在原来的基础上确实有所提高,但与正常儿童相比,这种提高是远远不够的。如果进行早期干预,与后期的教育训练相比是事半功倍的效果。1986年9月美国国会通过的99-457公法,专门强调了对所有障碍儿童(包括LD儿童)在出生至六岁期间进行干预的重大意义。目前众多学者开始关注LD的早期干预,他们以神经生物学、脑科学、心理学等研究为基础,从脑结构及功能可塑性、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等方面,对早期干预的理论依据作了深入、全面、细致的分析。
一、LD的早发现
由于导致LD的原因是中枢神经功能失调,这种失调在某种程度上势必影响儿童其他方面的发展。目前,教师或家长怀疑一个儿童是否存在LD,仍主要以他的阅读、写作、算术等学习技能的异常为依据,而这些技能的异常通常要到学龄期需要大规模应用它们,而且LD儿童的学业成就与其本身的智力水平极不相符时,才会突出表现出来。其实,LD并不只在学业上表现出失败,在学业失败之前往往表现出一些方面的问题,如动作发展迟缓,语言发展问题等等。早发现的途径有以下几种。
(一)生育史、病史、家庭史检查
某些已知可以引起损伤的事件与以后LD之间的关系已被证明。如:母亲妊娠期间的出血、酗酒、服药、疾病或营养不良等;产程过长或过快、难产、早产、臀位产或羊水早破、胎位不正、脐带绕颈等;出生后婴儿的高烧、脑炎、脑膜炎、铅中毒、药物中毒、严重营养不良或头部外损伤等,这些因素造成了一个LD的高危儿群。另外,有研究也表明LD是可以遗传的:赫尔曼(1959)对有诵读困难的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的对照研究发现,同卵双生子中每对双生子同有诵读困难的发生率高于异卵双生子。所以,在对LD的早发现过程中,家庭史检查也是很重要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