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、我倒要看看你能做多好
妈妈:“妈妈不是跟你说了,不要看那本书,要读这本书,然后写读书心得吗?”
孩子:“那本书没意思。”
妈妈:“就算没意思你也要看,写这种书的感想感悟才更容易得奖。”
孩子:“可是,那本书真的很无趣,我根本没话可写啊。我自己会看着办的,妈妈你就别管了!”
妈妈:“行,随便你!我倒要看看,你到底能做成什么样,走着瞧!
有一次,我在电梯里看到这样让人难以置信的一幕:一个妈妈手里拿着的应该是孩子的试卷,她完全不顾外人在场,对孩子大声吼道:
“你考得可真好!真搞不懂你脑袋里到底装的是什么,竟然能考出这样的分数!你将来还想做医生?你以为医生是什么人都能当的吗?”其实,即便是母子两人单独谈话,父母都不应该说出这种话,更何况还当着那么多人的面,这位妈妈竟然毫无顾忌地大吼大叫,平常母子之间的对话模式可想而知。
而这个妈妈说这些不堪入耳的话时,孩子只是默默地站在一旁抠手指。看来,对于这种唠叨,孩子也已经有了抵抗力。
父母当着孩子的面发火,或者无视孩子的存在,其实最终是为了强调自己的立场和权利。这种父母有一个特征,那就是有明显的要与孩子竞争的心理企图。当孩子不在自己的掌控范围之内时,就会单方面地开始指责孩子。
在这种父母的“教育”下长大的孩子,不会把父母当成是支持和帮助自己的引导者,而是要通过吵架或竞争去打败的对手。他们当然无法信赖自己的父母,有的只是厌恶和怨恨。
他们很肯定,自己的父母既没有意愿帮自己解开心结,也没有能力化解自己的困境。当这种想法变成习惯后,孩子就会在内心对父母生出厌恶之情。如此一来,本该是和睦相处、互相爱护的人,却变成了相互厌倦和无法依赖的对象了。
4、你连这个都不懂
孩子:“爸爸,飓风是什么?”
爸爸:“怎么突然问到这个问题啊?”
孩子:“刚才爸爸看新闻时我也在旁边听到了,说美国有飓风登陆,死了很多人。”
爸爸:“你连飓风是什么都不知道?所以说让你平时多看看书啊!”
孩子没学过的东西当然不知道,即便是学过的东西,孩子也会很容易忘记。如果父母平时因为一点小事就责备孩子“怎么连这个也不懂
“你到底知道什么”等,孩子会真的认为自己无能。而从父母那里体会到的被瞧不起的滋味,会让孩子陷入被孤立的茫然之中。
事实上,父母说这句话主要是因为他懒得给孩子讲解知识, 或是嫌孩子麻烦。但是,孩子肯定不明白父母的这种心理,他们只会感到父母懒得教自己,生活中失去了一位很好的老师,而这会让他们非常失望。如果这种情况太频繁,就会给孩子留下很坏的印象——啊!爸爸妈妈不只是不愿意教我知识,而且还觉得我很烦。
而孩子之所以问一些很简单的问题,主要是想确认一下自己获取的知识是不是正确,同时也想确认一下父母对自己的爱。所以,孩子才会反复问一些很简单的常识性问题,直到确认父母真的爱自己为止,否则他们不会罢休。
有时,父母也会被孩子的问题难住,出于尴尬而恼羞成怒, 对孩子吼道:“你连这个都不懂?”在孩子的世界里,比起父母答不上自己的问题,父母厌烦自己提问题的语气更让他受伤。
所以,当孩子问问题时,父母一定要有耐心,不要总摆出一副不耐烦的样子打发孩子。如果父母也有不懂的地方,就要直接告诉孩子自己也不懂,然后和孩子一起寻找答案,这才是正确的做法。